補習天堂


在夏威夷的二十所小學的研究發現,一個方法可以建立社會、情感與品格來提高教育品質。研究人員說:「建立品格的活動心臟,往往需要拿開一星期的傳統教育,因此會導致減少休學率,降低曠課率,且在標準的考試之下,擁有更好的閱讀品質數學成績。」在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的一項新研究中,找到老師相信這種方法可以影響整體學校品質提昇了百分之二十一,許多的家長與學生都同意略低這數字。

「改進社會與品格能力,空出更多時間讓老師教學,學生會更主動學習。」布萊恩.菲雷(Brian Flay)教授是這樣說,他是社會與健康行為科學院(School of Social and Behavioral Health Sciences)的教授,他相信他真的可以解決在學校上所關注的重點與專注更多在教室的品格。他還說:「這些都不是新的概念,這些他們在家庭、教會與社會團體一直所討論的事情,一個在第三級的課程,可能幫助孩子了解他人的感受,學習情感。」



過去的政策只是為了減少藥物濫用,暴力行為與其他問題,就在有限的結果來顯示,而他們根本就沒有解決基本問題的能力,如學生的自我認同與社會的依附感。在新的社會情感與品格發展趨勢下,包括老師與社工人員的培訓與家長與社區的參與,可以積極強化能力。在日前所公佈的結果顯示,減少的百分之七十二的休學率,降低了百分之十五的曠課率,讓整體的閱讀能力和在州立的數學考試大幅提昇,他們如是說。

他們所提到的方法就是讓空出時間讓老師與學生參與學習,一起讓學校的品質變好,關於這點沒有什麼不同,也就是說,只要讓老師與學生多多互動,讓老師與學生可以彼此分享故事與心境,這樣學習品質不但會變更好,還可以有效降低學生的曠課率與在外結交壞朋友的機率。乍聽之下,這似乎沒有什麼問題,因為只要讓兩方多多參與,學生品質自然會變更好,只是這樣的環境之下,很容易聯想到一個台灣的教育文化—補習班。

在美國或其他國家有無補習班,我不清楚。我倒清楚的是,在台灣的補習文化是出了名了,你從台北車站的南陽街就可以知道到處都是補習班的「得獎名單」林立。這些上頭的那些錄取「名校」的學生,哪個不是為了好成績而考上好學校的?哪些又不是為了在社會有所成就而去報名的,然後在轉到重慶南路的書店上,每個書店的講義、書籍擺滿整個書架,許多人在這裡找到很多的專業技能與知識,都是為了考上「鐵飯碗」而努力。哪個又不是為了「前途」而有所多多準備?只為了更上層樓?

只是我們先倒回在補習文化中,甚至是回到小學五、六年級時候,從那時候起,幾乎每個小學生就有不是你能說出口的壓力,很多就要開始補習,國語、數學、英文、自然樣樣都來,然後到了晚間九點才能回家,在我的工作室的附近就有三座補習班,且他們離學校不到五分鐘的路程,雖然學童離學校很近,但不代表他們就得面臨補習的命運。

為什麼台灣的小孩都得要「補習」?或者說難以逃開這枷鎖?我很少看見放學可以直接回家,然後用功念書的小孩。是不是家庭的文化改變了小孩的學習命運?還是我們這社會的結構已經改變小孩對於家庭的理念,以至於小孩不但不能快樂的回家,還得先回到補習場所報到?在我國中時就已經在補習,那裡的老師改變了我對學習的觀念,也改變了在學校老師不同於他的教學法,也因此我的數理成績一天比一天還要進步。至於我為何會去?我母親告訴我,因為其他家長多數認為這家補習班的品質不錯,學生的學習品質也很好,且小巧精緻,所以我才會去。

然而,令我改變觀念的是,多數的補習班不是這種小巧路線的,而是壯大龐碩的,每個幾乎是一個「集團」,什麼劉毅英文、赫哲數學、吳岳國文、徐薇英文等等,只要把你的子女送進這類「集團」中,你的子女在校成績一定會名列前茅,且一定會考上好學校!沒有每個作家長的不這麼認為。然而事實上是,在幾十億的補習商機中,每個補習班業者各出奇招只為了讓你的子女進入這「集團」就讀,考驗了我們這些子女與家長們,宣傳五花八門,家長只要讓成績更求進步的子女就讀,就會想辦法卡位。只要認為,我們子女有位子了,就可以考上好名校了!成績必會突飛猛進,造成的狀況是,許多家長在補習班業者的門口大排長龍,可真累壞了這些人。

也因此,作家長的,每個人都如此狼狽只為了讓子女成龍鳳。何必呢?難道補習班就是成績進步的保證?還是因為我們身為家長沒有時間教學,故才送去補習班就讀?然而,事實情況是就算你在某補習班的榜單內,你也順近進入你理想的大學就讀,難道你的品格不會因此而變差嗎?多數人的學識比不上一位農夫的情緒知識,而我們只要認為學識就是就業的保證,至於人生的其他功課—抱歉,沒有寫在教科書中。

令我們不解的是,家長只要讓幾乎考零分的子女去上課,而補習班業者也為了順利招募到更多「差勁」的學生,拼命在費用下折扣,甚至給你免費試讀或很多補助,這兩者關係相輔相成,是一場滿意的交易,但請問這場生意結束後,身為家長的你,有請補習班老師順便教教品格的養成嗎?還是看著補習班主任也開始搞曖昧關係,讓子女也跟著學壞?而底下的員工只要認為「錢」到手就好?

如果不需要補習班,想必他們會嚴正抗議說沒有頭路。可是問題在於,如果不是因為現在作家長的心態只求成績進步的子女更上層樓時,誰還想去補習上課?滿滿的榜單只是為了證明業者有多厲害,但是卻不能保證未來不會因為金錢糾紛或感情而鬧上法院。如果教育相關業者可以多為學生子女們負起品格的應有責任時,社會不會變得價值觀如此複雜,那麼甚至到最後,補習班業者也可以到學校參與學生的互動,讓行為變得如此開明,了解所謂的社會行為化(Social Behavior)可以賞惡分明,知道什麼是該前進的目標。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