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早


感情像個收音機,總是轉向哪個頻道,你就聽取哪個頻道,如果不喜愛此頻道,那麼就下一個電台,這樣一來,如果全頻道都沒有你愛的,就像電視的頻道一樣,一直轉台也不是辦法。那麼是否還有其他的選擇的方法?
坦然說—沒有,如果有的話,那只是你心煩意亂而已;如果有的話,那只是你像個在沙漠中被綁在馬閂的馬,只能呆呆的望向遠方與地面,什麼事也不能做,也不能找水喝,等待主人牽你回家。我們對於真愛的認知,其實說來是無知,以為是那個樣子,相信這個樣子,可是到頭來不是這個樣子,真愛的定義太朦朧,太讓人不知道這真的是真愛嗎?還是另類詮釋的真愛?
有人問,若是你碰到心儀的對象出現時,你就能相信見證那是你等待很久的真愛嗎?當然可以,你的身體馬上就有反應,汗毛會豎起,心跳會加速,呼吸會急促,大腦會一片空白,皮質醇與腎上腺素開始分泌,緊張到不知要說什麼才好(還怕多說多錯),我們常言的小鹿亂撞是這樣子,但你這麼肯定我找到我的白馬王子或者白雪公主了嗎?
當然這樣肯定,妳的姊妹掏會知道妳對誰有好感,你的兄弟們會知道你對誰很吸睛,會極力撮合你們為一對。可是現在,我們從頭看看整段愛情的“歷史過程”—嗯,好像不是這麼回事正確合理。
當內政部極力尋找最有創意的求婚計畫時,卻有多少個單身的未婚男女卻依然隔著天涯對望?當戀人們交往一段時間後,難道就是該進場買進的時機嗎?說結婚要趁早,但有個經濟壓力的你,有個沒有完善未來的你們,難道結婚就是能夠證明你們這輩子註定是天作之合嗎?台灣一年當中有許多婚紗禮服大展,難道你們在結婚前,也會去與業者談拍攝婚紗的事宜,就為了這次要早點婚禮的所有步驟嗎?
可是在結婚前,在愛情未開花結果前,甚至把時間拉到結婚的十年或者二十年後,難道幸福的感覺就沒有變更過嗎?當然會變,你若是問現在交往的戀人們對彼此的熟悉度時,會大於結婚十年後的熟悉感,可是若是問到交往中戀人對彼此的好感程度時,則在結婚後彼此可能會降低,也或者會提高。快樂幸福的感覺來自彼此對於彼此的關懷的程度,也就是安全感上的認同感,就是同理心放在對方手中的程度,如果握得太緊,彼此空間則會太密,如果太稀疏,則失去了重心,兩人的交往的程度則要適當時的地理環境與人文風格等因素來有所變因。但這不會影響我們對彼此的好感,但反觀你見到他的第一印象,也就是你會小鹿亂撞的心理,那可能就不是所謂定義的真愛了。
人類特別的在於,我們從來就很少去了解所謂的真愛是否就是第一眼的印象中的那個他,還是千里之外的他?動物的的好感,如果可以仔細思量,其實動物的眼中不會像我們挑選對象那麼仔細,且那麼明白,動物的心理是否在想什麼,我們不得而知,牠們是否有心智還須另闢專欄去討論,但這裡討論的是我們人類的真愛的定義以及情感的認知,如果我們眼中的好感對象是那麼可以萬花從中一點綠,那麼我們就可以仔細思考這個定義—喔!原來他才是我的“真愛”。
談得來的對象不見得是相處來的對象,會讓你心頭蹦蹦跳的對象也不見得是你未來應該結婚的對象,而讓懂妳的人愛你的那個人也不見得是妳未來應該等候的對象,我們到底怎麼看待真愛的對象,還是情感的選擇從來不會講清楚,說明白?我們這麼喜歡朦朧美的原因在於情感從來不會開誠佈公,也不會如此告訴你的未來的對象“真正”是誰?可是轉到交往的戀人身上,也不是馬上就認為他是我未來可以依靠的對象,那幹嘛結婚要趁早?
那為什麼又要搶百年商機跑去結婚註冊?難道戀情已經“功德圓滿”?還是已經懷了對方的小孩?這樣又把焦點轉到情慾身上,那麼我們從頭看來,愛情的過程可比去西方取經還是迂迴千百回—這是西遊記的故事嗎?
人類很矛盾,是這樣的矛盾才讓人霧裡看花還看不清遠方的路到底是在前方還是該轉個方向?若是能夠仔細看見遠方的指標不是很好嗎?但人類偏偏不這麼做,總是要慢慢品嚐地面的牧草,慢慢咀嚼,反覆反芻,才能知道草的味道。真愛或許需要時間的考驗才知道他是誰,就像常說的情人眼裡出西施。荷蘭的葛羅寧根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找來七十對男女做實驗,發現他們給自己所愛的人分數較高,也就是會刻意忽略另一半的外型與生理缺點,這七十對在一起的時間平均為兩年半,但不難去看出真愛真的需要花時間,可是反觀我們第一見到的好感對象就不是如此了,難道真愛真的經不過時間的風雨?
有趣的現象在於我們第一眼第一次所認識的對象往往不是我們看中眼的對象,是需要花時間去了解的,如果你的直覺可以看出,那麼可能是某些感覺在大腦中產生活化神經的刺激反應,畢竟這是要經過情緒這道關卡的,如果你很快樂,那麼也可能是昨天你中了獎的反應,如果你很難過,也可能是碰上民事糾紛,但真愛不會就這樣明明白白站在這裡等你開口歡迎的,所以回到上一點—談戀愛要趁早?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