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投票?


在我的傳統信箱中,塞滿著各個候選人的政見、言論、及他過去的政績,我不知道怎麼選擇合適的候選人,也不知道如何選擇正確的候選人。當我站立在街頭,看著各個候選人的海報、旗幟、文宣及各個角落的表求支持的廣告,我不知道要怎麼選擇對的人來這個地方做事?畢竟,候選人不能試用,可以試用個三十天,來看看他的做事表現是如何?候選人不是商品,但卻用號碼來表示支持哪一號的候選人,一號如何,而二號又是如何。然而,想想這中間的析竅一定有些不同的方法可以供我們分析與檢視。
在人的心中,那道公平的心防線,總有個不同之處,當我們去檢視一位候選人的政績後,或者他的未來政見後,我們不禁懷疑,真的是如此嗎?一個大型規模的頒獎典禮也會發生得獎名單外洩的可能性,一個比賽後的勝利者的背後,總有人要去質疑這場比賽的公正性,很多事情的防線,我們的標準到底在哪裡?是一位專家提出的嗎?還是總統頒發的呢?是總司令下令的嗎?或者是全民核定的?我不知道,但我發現人的心中的心防往往根據事實而做出不同的回應,這些回應也成了我們面對這世界最好的守備員。
我去參加一位候選人的大型發表活動後,常常看見各個民眾的不同反應,有人大聲支持,有人專門來看戲,而有人來湊熱鬧,另有些人來參與其他的抗議,很多事情交雜在一起就成了這位候選人支持最好的後盾,來個幾萬人來聲援,就有多少人表態支持他,越多人加入,凝聚的力量就越大,也因此候選人當選的機率就越高。反觀背後,要支持這位候選人,你必須要拿出多少政績,多少他過去的滿意度,多少個人的民調支持才有可能拉高其它候選人的支持落差,我就以台北市為例,郝龍斌與蘇貞昌的最後民調分別為47%與39%,剩下的14%則是未表態,想要尋求未表態的人民支持,你就必須說出對方的缺點,並加以放大對手的不是,這樣未表態的人才會相信你做的很好,而對手只是馬馬虎虎。同樣的情形也是適用於其他的商品競爭上,你如果想要擴大你的佔有率,你就必須拿出對手與你類似的商品的不同之處,並且加以宣傳它的好!所以在商品的比較之處上,你常常看見同一張表格上有哪個好,哪個優秀,哪個劣,哪個需要改進,甚至可以用數字來表示它的測試分數是多少等等,這樣一來,你就很容易知道,哪個最適合你,甚至用懶人法—分數越高—最好。
這樣的方法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幫助你分辨哪個商品各個不同之處,哪個相機的畫素高?哪個感光元件大?哪個功能較對手多且完整,哪套衣服的清洗方式較容易,我們可以很清楚的一目了然並且找出我們喜歡的商品的好與不好,更簡單的—找出編輯推薦的就對了!人也可以是如此,哪個女明星的穿衣風格佳?哪個身高高?哪個不會擺架子好相處?等等都可以知道他的“功用”在哪。
“功用”在哪?聽起來很奇怪,但真的是如此,當報紙、雜誌寫出這樣的評比內容時,沒有人覺得很奇怪,更沒有人想找出有什麼不對之處。可是,人不是商品,就連被寫進的人也一頭霧水,不知道當記者問他此問題時有何反應,他不知道該哭還是笑,還是裝作不在乎的模樣。我們知道,人不能這樣比較,就連我在人性的頭幾章也有說到,但我還是再強調它的其它之處。因為很多事情的標準、好壞,我們常常沒有馬上分辨,所以需要很多公正機構來幫助我們檢驗商品的好壞究竟合不合乎“標準”?像是蔬果的農藥,水源的生菌數,家中的地板的材質等等,這些檢測出來的數據告訴我們標準在哪,好讓我們可以逐一檢驗市面上所販賣的到底有無合乎“國家標準”,可是標準依據國家的不同,標準就跟著不同,台灣應該多少ppm,而歐盟又應該多少ppm,美國又為多少,南美洲又是多少—然而,總歸一句話,“標準”在哪兒?
所以我們要找出自己的商品,甚至想投票支持我們的候選人,就只能用“功用”來傳達理念,希望你用心聽,用心看,用心感受候選人的誠懇態度。然而,選出自己的候選人可不是像商品一樣,有個七天的鑑賞期,可以不滿意包退。因此,如何將你的神聖的一票投給誰,候選人只能用催票的方式、天天掃街拜票來表求你支持他們—而在人民的心中,正面肯定自己的好,強化選民的記憶,只能物盡其用。
誰看得到他們的未來呢?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