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Porn

圖片來源:jeffreyw

我知道,食物很營養,很美味,當我停下腳步觀看每一個人的「吃相」就可以一目了然,剛剛說不餓的男孩,竟然吃了兩碗飯!那個說要減肥的女孩,竟然又塞了一塊蛋糕,而那個說忌酒的人,又喝了一杯威士忌。而你可能在我不注意的時候,又通通吃下了說好不吃的食物。這種誘惑,只是比性慾一來時,還仍忍受的人,少了一大截的自制力之外,就沒有什麽用途。為什麼食物這麼「難受」?


我不知道是否每一個人在吃飯前都會「習慣性」地拍下眼前的食物,就算加上專用的食物 app 的幫忙,那也是說明了食物很可怕,一種色情油然而出,實實在在告訴我們,食物就像「毒藥」,只要放上可口的「鮮豔」照,就很容易招蜂引蝶,引人遐想。這種色情的可怕,比當今我們真正害怕的什麼妖魔鬼怪還更嚇人,因為你更容易出門或者打電話外送得到你想要的食物。

連藝術也沾上邊,只要放上可口的甜甜圈,你可能下一階段就是看完食物展覽之後,就立刻去買甜甜圈來吃,或者你可能隨手經過路邊,看見一個從來沒吃過的食物,你也可能停下腳步,買一個嚐鮮,只要價格你可以接受,只要食物的口味不那麼怪異,我相信你到了陌生的夜市或者巷口,你都會好奇為什麼那家生意這麼好,其他賣相類似的食物,卻小貓兩三隻,甚至「養蚊子」?

食物,始終排行在第一位,因為人就是要吃嘛!生活不是為了吃,不然為了什麼?這又不是黃金七十二小時的救援任務,或是克難的生存挑戰,幹嘛為難自己?如果人生連來這一回,卻從來沒有吃過真正的道地食物,豈不是白來了?你沒有吃過土耳其的糕點,就沒來過土耳其類似的話,難道你沒有聽過?台灣的食物揚名全球,從七大洲的食物,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之外,讓你不要出國,省下大筆的機票錢,你難道認為這不是「幸福」嗎?


每當我翻翻美國人的「垃圾桶」之後,我總有理由讓我相信我們會吃下這麼多的食物不是沒有理由,而只是因為真的想「吃點什麼」。


「能吃是福」,沒有聽過嗎?可是在上一章中,談到對於食物的真滋味,我們的真正的嗅覺與味覺已經很難與大腦中認定的食物分開來談。這家餐廳的漢堡,與那家餐廳的漢堡所呈現的味道不會「完全」一樣,也當然不會完全不一樣——但大致上所認定的口味幾乎可以混為一談。美食家所認定的真食物味道——其實他/她根本就沒有那麼有「挑嘴」的味蕾,只是有以為那麼挑嘴的味蕾罷了!所以才要品嚐下一道食物前要「漱漱口」,喝起水來,必須去除上一口食物味道的殘留,但其實你所認定的食物只是交由你所可以得知的食物來源罷了!就算你能嚐出裡面添加過的香料又如何?一般人或者是說「進階」型的食物挑嘴者,要能夠真正知道食物的味道,還不如去著墨真正的食物味道,不是來自食物本身,而是一種身心體驗。

吃,當然是一種學問。既然你無法專心吃,那麼也不用太拘泥小節在不是食物的味道上。但很難做到這點,前面談過,只要有食物的一點味道,就很容易吸引大腦的注意,轉而面對食物獲得的來源本身。當我們在吃著食物時,你不只是會面對食物本身,還有食物以外的事物,例如音樂聲、談話聲以及其他的各種來源聲響,這些都會影響你對食物的觀感。當你在搖滾樂吃下的食物絕對不會比在古典樂吃下的相同的食物來得更加美味,這不需要什麼來源證據,想一想你上餐廳時,餐廳的音樂何時天天播送著重金屬的搖滾樂,還讓你吃得又瘋狂又得意?還會下次再顧光臨?

這種情形如果在速食餐廳,也不會讓你夠專心在食物本身的氛圍上;在麥當勞中,如果沒有音樂,那會顯得悲鳴,好像吃一根薯條都顯得無奈。如果有音樂,且是流行音樂,那麼這樣的氣氛可能會讓你的套餐顯得很暢快。在我到美國與台灣的多次觀察之下,不管是什麽樣類型的餐廳,如果這音樂的類型很低沉或很混雜,那麼你吃下的這一餐就不會顯得胃口大開。其他的因素還有在什麽地方用餐,何時用餐,以及你怎麼用餐,食物的混雜因素有很多,任何一項——即使你吃著昨夜的剩菜剩飯,都會影響你對食物的感覺好與壞。

這學問,還真的必須要學習,但我們本身很難學起來。因為吃在一方面,如果在食物本身,我們只強調吃的當下,不會特地強調到底為何而吃——這不是餓了就吃——這麼簡單單純。在《紐約客》上的一篇文章強調人要吃是為了補充能量;早期的食物匱乏,所以才需要補充能量,現在人吃的理由可能不只是餓了而已。嘴饞是一個很好的理由,我們有理由證明,當我們在深夜時,會這麼很想從寒冷的冬夜從床鋪起身,就只是為了吃下一塊巧克力棒,就只是因為我們真的很想「吃」點什麼。如果人真的不這麼嘴饞,那麼冰箱塞滿食物只是為了讓我們隔天有剩菜剩飯吃這麼簡單的理由嗎?

好像不是,你翻開你的大冰箱,裡面有可樂、牛奶、果醬、剩菜,吃一半的比薩、生菜、餐桌上還有吃一半的餅乾,吐司,櫥櫃裡面還有玉米片、微波爐甚至可能還有忘記拿出來的剩菜。如果我們離量販店這麼「遠」,那麼可能認為要走上一兩哩的路只是為了買個甜甜圈都認為困難的話,你自然有理由相信擺上這些食物是為了充飢。可是,當我們一次購買了大量的食物之後,就更有理由相信我們儲藏食物絕對不是為了「充飢」這麼信服的理由。每當我翻翻美國人的「垃圾桶」之後,我總有理由讓我相信我們會吃下這麼多的食物不是沒有理由,而只是因為真的想「吃點什麼」。

當然,量販店的吐司、餅乾、牛奶等等食物都大得嚇人,一罐快三千公升的牛奶,需要兩罐塞滿冰箱,吐司長得需要兩個星期才能吃完,餅乾都是一大包,一大包這樣賣,如果你不能夠衡量你家人的食物量,這叫做「堆積食物」,如果你能夠知道食物的「份量」,那麼這叫做剛好。

那麼請問你知道你家人的食物量嗎?我想根本沒辦法,不然為何冰箱總是食物的天堂,不是地獄?因此,回到真正的食物本身難解的問題。不是你自制力不夠,而是要取得食物相對簡單,連果皮都不要你削,你還有什麼好挑惕的?有啊!醜陋的食物,你要買到那長得歪斜的紅蘿蔔,果皮坑坑疤疤,你都會不願意之外,你還有什麼挑食物的理由?

美女吃著食物,與其注重那吃相,不如好好吃下一口義大利麵;咬一口芭樂,不如大口咬,不要小口吃。吃著比薩,不如不要去油,就好好享受那口中的餅皮混合著食材的味道。說你吃相難看,不如想一想,不是食物如此這麼色情,而是食物本身教我們要「解放」,享受食物,這不是回到最前面的主題說:吃食物就是好好看著食物,了解我們的每一口食物本質嗎?

就算美食當前,不是去拍照,而是在食物面前,用心在食物與藝術之間,好好欣賞食物的下肚滋味。才不會每一口都在吃,每一口都忘記在吃,每一口都在吃與不吃之間,還是要填飽肚子而填飽肚子。如果這種身心合一的過程只是在視覺與味覺獲得滿足,大腦獲得感受,還是不知道這是「什麼」,那麼才算是白吃了。


食物,是教我們在食物之前,我們是從人類進化到怎麼吃的新人類。現在人類就算不狼吞虎嚥,吃起來也像是幾天沒吃過大餐的饕客。吃相,所注重的是吃的樣子,不是小口品嚐,也不是一把抓起全部塞進嘴巴。而是在吃之間,我們有了真正的體驗——全方位的食物味道。但我總覺得,我們這世代的人類很難做到,畢竟感官已經被「洗腦」了,我們被吃到飽吸引了,誰又真正在乎一口飯或者掉在地上的無酵餅的味道呢?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