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longevity

圖片來源:Lena

        每個人都想要活得更長壽,因此在《時代雜誌》的一個特別專題就以這個為主題,封面是一個可愛的嬰兒,標題為《這個嬰兒可以活到一百四十二歲》,裡面說明了各式各樣的「介紹」,但大致上都離不開「如何要你活得更長」的方法。同樣的,在《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也正巧出現了一個以這個為有相關的主題,名叫高齡社會,而這也正巧,同時在二月與三月間——相近的時間同時出現在我的桌面上。


        如果你可以選擇,你想要活到幾歲?國家地理雜誌此專題的作者給了這樣的問題,我的答案是一百歲,或者一百零一歲,如果你想要知道我的答案。你問我為什麼?沒有別的,只是因為這樣的歲數很好聽而已。當然我根本不想要活到一百多歲以上,因為我的那人生意義早奉獻了差不多了,你活膩了,自然不可能有什麼眷戀,該想走了,該放手了,你通通都會捨得,等到你——如我長期看著我祖父長年的生活來說,你還「擁有」什麼才是真正的重點。

        一切的物質慾望早已經沒了,你根本不想要多豐沛的生活,你只想要生活安好,吃得簡單,睡得安穩,有事沒事找找老友下棋聊天,做做簡單的家事,以及沒事走到後花園看看自己種下的菜長得如何?動腦以及簡單的勞動,保持心情開朗,你就能「長命百歲」,你知道這句話的「意義」嗎?

        現在——如果你二十歲,正值大學生,想到七十幾歲的日子,或者八十幾歲的生活還嫌太遠,因為在那當時情況已經變了許多。就算現在老年人的疾病,如阿茲海默症、憂鬱症以及各類精神疾病各類研究肆虐,我們或者不應該過於操心這類疾病真的發生在我們身上,但我們應該要擔心的是未來的人口結構已經塑造了整體的「人類市場」。

        現在常常說是高齡社會,超高齡社會,以及高齡化社會,這類的社會的改變的原因——其實各類的報章雜誌都已經說得很明白,就是晚婚、單身人口增多以及對於整體的婚姻市場的恐懼與矛盾加深了現階段的老年化人口的發展,從嬰兒潮世代到千禧世代,到 Z 世代的發展來看,人口的心理上的改變,如經濟的發展,如政治的不穩定,如戰爭的一觸即發,如我們對於未來的惶恐,加深了人類對於自己未來要什麼的深切感。

        因此,改變了我們現在本身,也改變了上一代人口結構的變化。衝擊的是老年人的增多,退休人員的增多,還有對於照顧這些人口的需求也增多,當然,把老年人送進養老院並不是唯一的選擇,亞伯拉罕・辛普森(Abraham Simpson)也想找他的兒子多談談往事,找孫子聊聊趣事。因此,重點回到長壽專題上,我們對於長壽這一詞應該審慎思考,為什麼人類想要活得長久——其真實意義——不是時代說得那麼大邊幅就交代詳細。

        「你要活得長久」,但過去是真切的願望,因為人類的疾病肆虐;流感、黑死病以及伊波拉病毒等等,還有未知的病毒潛伏,都是導致人類壽命下降的原因,而在更早期,人類的疾病未大爆發之前,死因是食物中毒、環境不佳,蛀牙、交互傳染病菌等等導致人類對於壽命的檢討無法有效深入其真正的病因來對症下藥,其科學家開始找結果之後,我們開始用青黴素、阿斯匹林開始就病因找到結果,卻也導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抗生素的濫用到了極點,細菌為了抵抗外來入侵,變異成為更大的抗藥性,蟑螂殺不死, DDT 全面禁用之後,就算換了除蟲菊之後,其效果仍有限。我並不是強調我們要殺死這些蟲子,或者以有機方式對待這些蟲子,而是我們在對抗這些外來物種之前,可曾有想過他們在我們身體裏是怎麼樣與我們細胞來共處,我們之所以學會清潔身體,不是因為身體髒,而是因為人類認為「髒」。


如果我們真的了解人生的意義,那麼諸多的限制不是因為癌症才去思考,而是真正就應該去思考:我真正想要怎麼生活?


        重點來了,在於我們不是想要活得多麽長壽,而是人類對於自身的身體的結構出現了許多問題開始便去重視除了養生之外的一種奇怪錯誤思想:為了健康而去找健康,運動沒錯,睡得好沒錯,想要活得健康年輕沒錯,錯誤的是我們得到了健康又似乎認為人生活得顯得很有意義?這根本是兩碼子的事,健康的身體的確可以帶來充沛的活力,讓你有動力去施行未來的人生計劃,但是充分的人生意義不是依靠健康的身體而來,或者健康的心靈而來,而是對於意義的施行的充分思想而來——意義的來源不是因為人生或者你自己本身,而是你出生之後的意義而來——健康只是一個其次,如果你得到了癌症,不要氣餒,如果你未得到,也別認為人生對你有益,而相反地,別因為癌症才去思考人生,而是生活本身就一輩子的信仰,那才是最基本的道義,跟活得長壽與否沒有關係。

        因此,我不是認為你應該為長壽而長壽,你活到了太久,你真的很想走,你根本不會快樂。快樂的意義已經不復在,你人生充滿眼淚,你真的想「自然」而死,但沒有人肯願意幫你,你要怎麼辦?自殺嗎?

        最新的一期研究顯示老年人自殺率的確有上升的跡象,五年前的自殺率三十二點九,最新則是三十七點五,探討原因如下:親人的死亡、精神疾病還有對於酒精的依賴,最後的遺書寫著人生活得很痛苦,人生生不如死,天天麻痺自己還不清醒,因此殺了我自己真得才能脫離苦海,所以我選擇服藥自殺是多麽叫人感到悲哀。而長年的慢性疾病更會讓人感到孤寂,無人聞問,這樣的研究其實從生活層面已經分析出,老年社會人口的改變,讓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還要照顧八十歲以上的老年人,那麼人生才像有個伴,我也告訴我母親,你老年時——不,你現在就應該多動用大腦與簡單的身體勞動,因此,我告訴她你不要太早「退休」,你的身體與心靈退而不休才是真正的關鍵。

        你真的想要活到多長?可能你等到八十歲的答案以及跟你現在的答案其實是兩碼子事,但我也認為人生的歲數——雖然常常說人生要決定自己寬度,而不是長度,但是你真的選擇「早死」,人生總認為遺憾已經會寫在你的字典裡,根本不可能考慮所有,如果你有囊腫性纖維化的話,且又是十四歲的少女......

        人生的意義,說白話,你現在依然是鬼打牆,根本不了解所有,如果用大腦已死來形容一個植物人是多麽可悲,因為他(她)真的還不想這樣活。如果只剩下眼睛可以說話,那麼寫下一本書是多麼需要眨眼高達十萬次才能達到,比一個人一天眨眼的次數還多,如果說話的聲音如電腦語音,那麼真實的聲音就應該如期保留,如果我們真的了解人生的意義,那麼諸多的限制不是因為癌症才去思考,而是真正就應該去思考:我真正想要怎麼生活?

        你該放棄什麼,該理解什麼,壽命坦白說,那真的會腐蝕你的靈魂,讓你亂了性子,沒了情緒可言,但真的叫你抓狂的是,你真正失去了自我,那才可怕。人生的自由意志,也坦白說,神經學家說大腦幫你決定好了,因此,你掌控的自由意志是胡說,而意識的自由心態,向來無法真正做決定,連命運也不行,因此你該放手一搏,看看自已的意識形態還有什麼的樣子可被雕塑?而真正的理解的情況是,人生的長短,由壽命決定,或許我們沒了後悔這字眼,但是該侷限眼光的是我們還能看見什麽樣背後的因素決定我們還能是誰。


        希望壽命的深遠,讓你思考長命百歲之後,我們的真正的意義是活得多有健康的思想,而不是衝動走向那長遠又茫然的人生。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