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or not

圖片來源:Kevin Dooley

我很想劫富濟貧,像個羅賓漢一樣,希望這些窮人可以獲得拯救,藉此改善他們的生活。我對羅賓漢的印象一直很欣賞,很想與他一樣,就只是希望讓每個人獲得快樂,至少是當時最急迫的快樂需求,這是我當時是小孩一貫的想法,從來沒變。


當我長大後,我發現現實很殘酷,非常殘酷,殘酷到我想要殺了我自己,結束這一生。但我看著世界,我發現我不能這麼做,因為他們的生活不僅沒改善,反而窮者越窮,甚至到幾乎不能稱為「生活」的窘境,這讓我更於心何忍這樣做,這樣不甘。

而世界越來越誇張,越來越到我不能忍受,我本來就是一個很沒有耐心的人,但由於我被歷史的人物教導的要有耐心,也於是我被「馴化」之後,也很少發脾氣,但我真的看不下去了!所以,我的 Google+ 有一句發言:我可以在「這裡」罵髒話嗎?

其實,我早就罵過!而且很大聲,但只是發洩情緒而已,對這世界一點用也沒有,我們依然我行我素,人類被教導著做自己之後,就忘了「真正的同理心」該怎麼稱呼,於是被教導著去愛,去愛得更包容,更有人權,人權被「蹂躪」之後,依然看得出來那是「人權」,於是,世界有了「人權」一詞,且不會變。

可笑的是,富人也有人權,所以想要劫富濟貧根本不可能,他們竭盡所能去逃稅,去避稅,去努力捐錢,去讓自己的生活「別太顯眼」,太過招搖,但說實在地,他們其實也不怕, Instragram 上常常看見他們的奢華自拍,有自己的私人別墅、飛機、直升機、大貓,甚至是一個管家、多位玩伴等等已經不稀奇,重點是富家子弟的生活對於這世界一點「幫助」也沒有。

唉!如果捐錢能夠改善生活就好了!就這麼容易,那麼只要印鈔票就好,不需要索錢,向全世界募捐,聯合國的官員的薪資有多少?肯定比我們還多,至少是非洲國家的好幾倍,要不要向他們索取高額的錢,來劫富濟貧?總統的薪餉有多少?要不要砍個一半再一半,四分之一來還給人民?誰在乎一個國家元首的薪資有多少?那不是笑話,民眾在乎的中央政府的管理能力與實際政策,誰又在乎一個國家元首是乞丐,還是皇室堂堂的王子?

我根本不在乎女王是該國家有多麽尊貴,我只在乎英國人的那種舊習觀念該改一改,如果英國人民真的經濟水準可以提高,那麼地方政府不會那麼討厭街友在街上走來走去。我看著台灣的街友在街頭蹓躂,他們可說是自由,社會其實也願意「收留」他們,給他們一個收容所安置,只是拿出四個字:「有礙觀瞻」,他們就成了不歡迎的社會現象,這是我們的詬病。

小康的民眾好不容易湊了點錢,租一棟房子「安置」,至少有個「家」可以住,但是——你知道嘛——租金隨著城市,隨著政府調整,而漲價,他們成了無殼蝸牛一族,有人可以投靠親友,但學生呢?學者調漲不合道理,教授在每個國家的薪餉甚至是終身職,就已經不合理,幹嘛要調整?校長的薪餉不應該先調一調一個「合理」的範圍所在嗎?

唉!這真的說不過去,華盛段頓郵報報導,根據哈佛商學院的研究,大老闆的薪資與一般員工差了三百多倍!而我第一時間先認為哈佛的教授應該拿自己來開刀,調一調自己的學雜費較合理;呵呵,哈佛名校耶!怎麼可能調整,如同有勢力的大財團一樣,先把自己賺飽飽,好讓人民信服這套說法合理,有公信力,但說真的,我不在乎哪間名校是我聽過或沒聽過,重點是別說他們不會出產「殺人犯」出來。

接著就是一堆「不公平」的問題出來。我說過這世界依然不公平,不平衡,諾貝爾獎的得主沒有意義,我不在乎和平獎的得主是歐巴馬或是馬拉拉,還是文學獎,醫學獎、物理、化學獎的得主是誰,重點是得了那筆錢之後,我們到底贏得什麼樣的殊榮?難道從此世界「已經」和平了?沒有。

我再深入問題核心,獎項既然是「人」選擇出來的,就一定存在矛盾弊端,難道評審真的審慎評選?他們當然說有,但事實上,你偏向哪一個,就是你的「喜好」,因為他(她)能代表某一性質,但也根據事實上,那也是你的大腦在操控你的選擇,你的肯定。因此,世界現在所設立的任何獎項都是不公平,百分百不公平。

執行長的薪餉應該與人民相反,拿個一千元美金應該不為過,還是他們已經習慣這種生活?有人說,婚禮花個幾百萬在有錢人身上應該不為過,但事實上,沒有人那麼關心你嫁給了誰,或娶了誰,還是我們喜歡看婚前協議,或者離婚官司,或者贍養費的支出,還是爭家產的問題;股東的錢可是關係我們這些投資人的心情,左右經濟的動向,股市的上下,但說真的,一間企業若是讓員工心甘情願為你加班做牛做馬,他們會懂得願意幫你不辭辛勞幫你分擔「家務」,而且很快樂地,這間企業的成長不是依靠「錢」來平衡企業的獲利,而是「價值」。很可惜的是,老闆的「能力」,除了接電話、批文件,看效率與生產動能,就是不去在乎「快樂」的良率。

老闆真的快樂嗎?我不知道,我當然不知道執行長的一天是怎麼渡過,或者政府官員怎麼渡過,但我知道的是,員工的不快樂是長期以來累積的,且不分國別。否則現在不會市面上還出版著「正面能量」的書籍,給我們小老百姓看得居多,管理階層居次,高層總認為錢嘛!通通買下來,我要全部的快樂!


錢的發明到底為了人們帶了什麼?最理性的象徵,還是罪惡的開始?


呵呵,這是可笑的一面,錢是可以買到快樂——一部分的快樂,人們在追求快樂的過程中要比得到快樂後的結果更快樂,因為多次證實,多巴胺的分泌讓受體更「緊實」,更有感受力,於是我們就更賣力轉輪子,就是要吃到眼前的紅蘿蔔。

所以你才有計畫,所以你才有清單,所以你才有動力「繼續」生活,如果人生什麼都不做,不是很無聊?所以人生的執行力在於——去做,不是嗎?

然而呢?道德信心一直動搖,我們這群人類所反映的無知,並沒有讓世界好轉,相反地,就像看不見的病毒深入人心,找不到解藥,就以為可以殺死一群病毒就是「最後」完成的「疫苗」,但事實上依舊有缺陷。

這世界一直需要改一改,但可惜的是,錢財的問題從來並沒有讓世界恢復「和平」,反而爭取錢最看得見的一面,忽略了錢的本性一面。錢的發明到底為了人們帶了什麼?最理性的象徵,還是罪惡的開始?

以物易物不好嗎?你要怎麼拿捏出這眼前是真品,還是贗品?還是虛有其表的仿製畫?印象派與寫實派哪個好?抽象派與唯美派,這些到底是真的藝術?還是有錢人眼中的藝術?藝術評論員看著被拍賣的名畫,他們真的搞懂這是大作,還是劣作呢?蘇富比(Sotheby's)所創造的高價,到底是什麼?那些被淪落為錢財畫作的旗下畫家們,難道真的有人欣賞他們的用心良苦?還是隨便畫一畫抽象的看不懂的方格線條,就說是難得的傑作?

沒有人真的了解用意,現在的意義已經失真,已經對不起前人的「藝術」,就算三流的畫家,也被說是原創的巨頭,大師下的筆作要好好收藏,誰知道當初的用意是真的如此?還是我們開始解讀?唉!錢財的意義開始模糊,我們的用錢觀念一直拿著「快樂」作為用錢的一種信念,一種好讓我們信心水準可以提高的信服證據,但事實上呢?我想,不用談,你我心知肚明。


我想要劫富濟貧,我想要讓每個人知道錢真正的重要性,可惜的是,我們把錢財掛上「歡迎光臨」的門口,時時要著「小費」的開始,但也開始忽略錢財背後刻意被隱瞞的價值,你真的知道那些「數字」所真實的含義?看來不懂,我們不知道自然數與質數到底被刻意放大了多少?那畢竟是無限,連個「無限」也有待商榷,這間飯店也不會一直有客人居住,那又何必計算無限問題?看來,人們自己看自己,是看自己的自己,這是紅色皇后的「陷阱」——或許吧!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