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背面

圖片來源:Robert Terrell

現在,拿起你手邊的飲料,不管是鋁箔包或者寶特瓶、鐵鋁罐或者塑膠杯,紙杯等等,請仔細看看標示成分,你是否都很熟悉?如同我現在在你看不見的地方之桌上正好擺放著一瓶果汁飲料,裡面的成份有:


水、柳橙濃縮汁、高果糖糖漿、香料、檸檬酸、檸檬酸納、果肉、維生素 C、蔗糖等等。

這些,你都認識嗎?現在在另外拿起另一包泡麵,裡面的成份有:

麵粉、棕櫚油、食用澱粉、食鹽、麵質改良劑(食品級碳酸鉀、碳酸納、重合磷酸鹽)、調味劑、脫水蔬菜、豬肉、豬油、調味劑、香辛料、維生素 E(天然抗氧化劑)等等。

這些,你都熟悉嗎?不熟,但我們通通吃下肚,根本不管這些成分有多少認識,管它是銷售第一的大廠,還是信賴衛生的公司,只要是這些我們賴以為生的目標,我們給予保障,我們給它肯定,我們還是會照吃不誤。原因在於,我們的食品生產工業的背後,往往是由一大群集結而成的食品大國的大企業。企業講求的當然食品安全衛生,然而在背後收集而成的食品原料,卻是上游收購而成的原料製成而致,這些已經告訴我們,我們現在所吃下的產品中,已經摻雜有多少不明的成份在裡頭,這些你不曾發現—你發現了,也不能拒吃,因為你除非自給自足,否則你總有一天得上超市購物。

高果糖糖漿是什麼?就是一種以酶法糖化澱粉的糖化液經葡萄糖異構酶的異構作用,用一部分的葡萄糖構成果糖,果糖與葡萄糖組成的混合糖漿。這樣還不懂?沒關係,其實我也不是很懂,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法,就是一種用化學式合成的甜味物質,俗稱甜味劑。這樣你該認識了吧?若還不懂,也沒有關係,你只要負責吃就好了!反正你懂得越多,說不定你還不敢吃下肚,進而遠之。因此,面對著食品的術語,有時候說真的,葡萄糖的成分有多少,催化多少,又轉化多少,你了解了,能夠避而遠之嗎?

所以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現在對於食品安全的認識實在少之又少,少的是我們上網查著這些不認識的化學物質,多的是我們都以為這些少吃其實對身體有保障,能夠獲得健康。事實上,什麼乳化劑、甜味劑、香辛料、羧甲基纖維素鈉、檸檬酸、蘋果酸等等,就算獲得食品添加認可,我們說真的,已經攝取不少量,況且,這類物質早在十九世紀期間或者戰爭期間由當時化學家提煉出來,我們找到了相關配方,我們為了迎合大眾市場需求,拼命研發這類滿足人類胃口的化學物質,那我們每個人身體究竟吃了多少呢?可樂也喝了不少,果汁也不是現搾而成,濃縮還原的營養比例能有多健康?當然不是百分百健康,我們現在所認知的健康,其實都在一個「標榜天然健康下」所生成的謊言所長大。我們表面上所吃得所有相關食物,說真的,當季的蔬菜水果,天天變了樣,西瓜冬天也吃得到,芒果製品春天也看得到,所有的當季新鮮食物,通通因為季節變化,而出現奇怪樣貌,新鮮這個字樣,也跟著有了新的解釋:新鮮,當時捕撈上岸或者當日摘取的食材,而非因季節而生的食材。

那我們到底吃得什麼安全無虞?其實,也沒有半個,從頭追朔起,魚類捕上岸時,已經開始滋生細菌,雖然活跳跳的,魚的生命即將吹熄燈號,只能趕以冰塊保鮮,但有多少成效值得重視與探討。豬隻養在養豬場裡,裡面的環境如何,大概脫離不了髒亂二字,保有空調的五星級養豬場,難道安全沒問題?雞隻在養雞場上亂竄,害怕人類,小雞孵化後,幾乎被要求迅速長大;牛隻生長在柵欄中,吃著飼料,也被要求本來在四到五年,現在一年多就去見閻羅王。蔬菜老是要去噴灑農藥,不管時期多少,含量多少,我們吃得怎麼樣的蔬菜,其實都已經沾有不少殘留,有機還給無農藥的生產,也不完全「好天然,就放心」。很多在背後生產的情形,我們根本無從得知,你能問餐廳的服務生,能否開放廚房給我們參觀,並且提供食材來源,讓我們參訪肉品從飼養到宰殺,全部一一報告?

好像沒辦法,我見過後台的透明廚房後,還是無法讓我放心:我現在所吃得的食物百分百安全無虞,因為豬肉的來源是什麼?動物的過程是否以人道著稱,不會殘害動物的痛苦,讓牠們的身體其實受不了折磨摧殘,偏偏要以最合法的方式去電宰,不會留下汙點血漬,這點,我實在非常懷疑。就如同我們看不見的現在世界局勢一樣,你怎麼知道,敘利亞政府不會說謊,沒有使用化學武器,我們卻看見公開影帶,許多平民百姓痛苦難耐,痛不欲生,當美國國務卿凱瑞指稱敘利亞政府明明就有使用,卻擺明不肯承認,別否認影帶真實性,那麼我們現在在電視機前端的我們,該怎麼相信真假?

我們的這些「臨床症狀」已經逐漸搧動著我們的大腦的神經細胞對於食物偏好口味作用下,產生多大的效用,以致我們根本回不去那些單純食物的味道究竟還有什麼餘味?

問題就來了,如同《新聞急先鋒》的救援電話一樣,妻子身在倒塌大樓裡,電信發射塔也倒塌,還能通電話?就明明就是造假,但有無可能基地台的訊號在另一端呢?不無可能。我們回到食品問題上,我們現在所了解的通通真相是一切都屬同自己該去信於什麼,而非事實拿出多少有利證據試圖說服我們。而我們本身究竟相信不相信又屬另一回事。因此,當所有的食品安全問題浮上檯面上時,我們該如何相信我們吃得有多麼安全?況且,我們現在所認識的這些化學添加劑當中,其實都屬化學合成的「天然劑」著稱,難道就算通過 FDA 檢驗認證通過,我們就能完全放一百個心,合理吃下去?你當然會吃下去,而重點是我們從提煉出這些甜味劑,已經瞬間經過日積月累的環境下,造成我們人類感官細胞大不如前靈敏與茁壯。我實在不相信人可以完全脫離化學無用的前提裡繼續生活一輩子以上。

現在透過食品專家的努力以及基因工程的努力下,我們可以了解這些食品藥劑添加下,我們出現了什麼「症狀」。遺傳學中裡發揮了最佳應用,賓州大學的研究者約翰.海斯認為多重基因的遺傳影響下,發揮了重要的效用來關係人體的味覺受體來導致我們廣泛喜好與口味,遺傳上的差異導致人們對食品口味有不少差異化。他們發現了兩個基因: TAS2R9 與 TAS2R31 能夠解釋苦味受體的基因差異化。這兩者可以結合起來,產生一連串反應,也可獨立運作。我們知道,味覺分子在味蕾上運作,人體上有二十五個苦味受體與一個甜味受體,這些相互影響下,如鑰匙上的各式齒痕可以讓受體分別運作在大腦上,產生各類反應,進而產生情緒上的愉快或不愉快與否。因此,讓我們感覺人類對於食物味道的某些吸引力其實緊緊抓住我們感官受體不肯放手,我們的這些「臨床症狀」已經逐漸搧動著我們的大腦的神經細胞對於食物偏好口味作用下,產生多大的效用,以致我們根本回不去那些單純食物的味道究竟還有什麼餘味?

食物的真假是吃不出來的,人類的大腦已經麻痺了不少。你能脫離塑膠的世界嗎?英國與美國都有人努力實踐,一整年不用錢也是「範例」之一。然而,我們的生活刻意過著無化學或者無塑膠的日子,其實有時候在自己騙自己......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