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行不行

圖片來源:epSos.de
在《風水世家》中,每個人似乎就暗藏著心機,處處玩弄對方的心理,把對方玩得團團轉也不以為意,有些憨厚老實的人就這樣被騙了!有些以為可以逃出他們魔爪的人呢?還是被耍得不知道其所然來,現代的世界是這樣嗎?每個人都有目的似的,處處懷疑他的目的性,處處認為他是嫉妒我?處處認為怎麼這麼巧,會碰到對手或熟悉的人物?地方這麼小,也真的太過於巧合。而事實上,觀察了這齣戲劇有很多不解的地方,例如,一間醫院的場景中竟然沒有半個醫生、護士、病人或有人推著病床穿梭?這實在很不合理,把一個場景搭起來,裝上應有的道具後就可以成為像樣的醫院,那也太草率了些。另外,有人在家會化妝嗎?我父親認為當然會,你要準備出門時就會,問題是你穿著居家服,腳踩拖鞋,臉上卻是繽紛眼影?這實在不合常理,我在家就是輕鬆模樣,不會東想西想這個人在暗算我,不會去坐著發呆,更不會在談話時分,突然暫停一下,然後兩個人各自思索想法,然後再繼續對談。這樣的情節只發生在這樣的台灣戲曲中,是不是要互相耍耍陰謀,耍耍暗計,然後將人一軍?

台灣的戲劇這樣的籠罩下,難怪有人要邊看邊罵,這實在太荒唐了些,而在這樣的教育影響下,想一想,我們也似乎被閾下了不少意識效果。看看最近的「偶像劇」吧!依然不脫離愛情、真愛的戲碼,依然說誰才是誰的一切或是唯一,依然在大企業的競爭下,有單純的愛戀,依然在尋找男女天生必定註定在一起的訊息。而小三呢?一定有人要出局,這在在告訴我們:人一定是一夫一妻制,而非一夫多妻制或一妻多夫制。事實上呢?一夫一妻制的由來在於女性會用外表與內在來挑選男性的品質,也就是基因的好壞,基因決定了傳遞下一代的代表,因此女性選擇唯一能夠與她可以共舞下半部的進行曲,所以人變成一夫一妻制,但有更好的說法嗎?沒有,幾乎大多數的學者一致認同,主導權在於女性,而非男性,畢竟男性不會生育,男性只是將精液傳遞到女性的卵子上,精子的品質可以決定這個即將成為受精卵的好壞,以及未來的命運是如何,因為精子的品質而決定在男性的外表與內在上,而以外表而言,男性的五官與身材可以決定這男性的基因—其精子的品質,也就因此,女性對於她的另一半有一套精闢的要求。

然而,演變至今—幾千萬年的改進,「似乎」沒有多少大幅度的改變,或者是說通通變得不知如何該形容的天花亂墜。愛情的那幾個章節,可以參考我寫的《談情.說愛》的部分,可是問題來了!愛情講得再多好,再多美妙,再多吸引人,愛情依然還是有但書。台灣的單身女性的人數來到了六十一萬人,男性八十二萬多人,而晚婚的年齡來到三十歲大關,甚至未來來到三十五,四十歲不無可能。想一想,不是不結婚,或者不交男女朋友,而是總是在這裡守株待兔,不願行動,也或者我一個人也自由自在,不要婚姻的牽絆。這樣的想法,社會觀念的倡導女性要勇敢做自己的風氣下,加上結婚也沒有多幸福的陰影下,單身的人數只會更高,不會減少。

愛情講得再多,女性的觀念再自主,失戀了又如何,單身萬歲的各種包容下,愛情似乎變成越來越難以形容的開花又結果。我們都認為自己的愛情觀念沒有錯,別人要尊重我的意志,要配合我的作息,要有李大仁的溫柔婉約,要有沈佳宜的甜美動人,在各種渲染下,請問談得了戀愛嗎?還是談不了,舉辦了再多的聯誼也沒有用,能湊成對的人數不到十對,幾十場辦下來的結果得不到什麼好處,唯一的好處又更勇敢做回自己。很多人認為不干我事,我單身我幸福,一個人又如何的觀念下,台灣的人口只會出現更明顯的變化。

台灣的偶像劇依然有包袱,逃不了對真愛的某些定義,我們也認為愛情裡一定有很明白的是非對錯......在一個必然的趨勢下,我們對於「自己」的觀念遠多勝於他人。


對此,有人還是不以為然,有人憂心忡忡。在很多關於研究為何不結婚的論文報告中都提到了快樂與幸福這兩個字詞,再來就是壓力。然而,這些學者所了解的原因背後只是解讀可能產生的原因,對於改善這類現象的人,也只是提供建議,例如在《不同類型未婚女性單身壓力、自我觀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中的結論提到:

單身對這些女生來說,只是一種現象,不是一個「身分」或「標籤」,比起社會的眼光,她們更在意自己怎麼看自己,結婚與否,雖然仍可能帶來些壓力,但並非她們是否感到幸福的重點......台灣和日本都有單身女性,不過台灣的女生卻非常不「敗犬」......說不定「未婚聯誼活動」更受她們歡迎.....未婚女性如能突破置於他者的位置,考慮其主題的重要性,則能面對與突破傳統進入婚姻的觀念。

而在另外一篇的結論也提到:婚姻不能再提供女性幸福與財務上的安全......已婚者對於婚姻有更高的期望與要求.....如何增加婚姻的吸引力,是未來台灣社會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

問題來了!這些「建議」有用嗎?沒有用,人依然故我,面不改色地每天做自己。我們就看到了正面樂觀的背後被閾下給的訊息狠狠吸收進來,然而,這也不是它們的錯。事實上,全球的人口一直都在出現變化,七十億人口誕生後,全球人口對於單身有理的現象很難改善,據顧問公司歐洲觀察(Euromonitor)的一項研究,到了二零二零年,多了四千八百萬單身人口,就是百分之二十,美國的例子比一九五零增加百分之二十二,保守的阿拉伯大公國,三十歲以上的女性增加了四成,比起一九五零年代的百分之二十。這告訴我們,單身是種趨勢,單身沒有錯,單身是一種加強自我的觀念,單身是一種行動。而我的態度不表支持,但也認為,如果這真的是種未來趨勢,那麼全球人口的走向,則會是一種不可逆的結構變化—即是老年人的開始決定這市場的動向,年輕人呢?開始找尋最自我的真愛以及少數可人的婚姻,並且在婚姻中試探自己對愛情的真實度。

台灣的偶像劇依然有包袱,逃不了對真愛的某些定義,我們也認為愛情裡一定有很明白的是非對錯。真相呢?往往不知道,在一個必然的趨勢下,我們對於「自己」的觀念遠多勝於他人,我們無法徹底了解他人在想什麼,在一個幾乎是沒有隱私的世界下;我們無法用情感去關懷他人,在一個好像到處會說你小人是非的社會下;茶水間聊不完的八卦,女性打從心底的排擠某些舉動,開始有小團體。細膩的心思其實是背後的刀刃刺向別人也不會流血。做一個感情的好人不容易,做壞人太殘酷了些,怎麼樣做,有人要心生不滿,請問社會有救嗎?全人類有希望可言嗎?

你可以不結婚,但你的觀念可是會影響你周遭的人跟著你一樣不結婚。全球人口在暫緩的趨勢下,人類的幸福不要絆倒在愛情的某些觀念下。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