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與創傷-災難復原 2

2009年9月8日,天氣:晴
水患已經過了一個月,今天為止,依然有部分的災民未從夢魘醒過來,能夠走出這樣的傷痛裡.他們所過的生活雖然不必煩惱食物與居住的問題,但是所要面臨的是未來茫茫無期的日子,還有他們的生計.
土石流,水災掩蓋了過去時間的痕跡,卻掩飾不了喪失親人的痛,一位從土石流幸運逃生的倖存者說,"我不會忘了這天,無情的土石就這樣覆蓋了我的太太及我的兒子,還有受困在山中沒有等到機會逃出的族人們!",心中痛的記憶還依依保存著,只是不是過了這一個月,就能痊癒的,需要的還是更多同儕的協助,同人的愛心,及更多與相同悲痛的倖存者才能慢慢撫平.
這幾天,回到了還在當時清理汙泥的現場環境中,有許多你我不認識的志工一起加入清理家園的活動.這些人包括了中國大陸的同胞們,他們由老師帶團深入各個環境中,清理,丟棄一些泡水,腐爛的家具,家電等等,來自台灣的學生志工也是不分彼此,相乎幫忙,趕快讓深陷汙泥的城市恢復應有的面貌,一位中國大陸的學生志工說,"上次的汶川地震,台灣的志工也是來這(中國)協助我們,這時候台灣有災難,相互幫忙是應該的!",台灣的學生志工也說,"看見他們幫助我們清理,溝通上的文化似乎沒有距離".的確,不分種族文化的協助,能夠提升整個團體的向心力,也能幫助災民讓他們走出傷痛來,一位災民就說,"看見他們(志工)幫助我們清理,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感謝,但是我還是由衷謝謝他們",另一位災民說,"他們真的很好,這樣不惜千里跑來幫助我們,我們真的很謝謝他們,雖然淹水已經習慣了!"
團體的力量不容小看,但往往如果要更深入災民的心中探索,需要的是一套安全感,讓他們可以獨自信賴他人,也取得對方的信任,產生彼此相互的認同感,這種認同感一旦建立起來,可以為整個安全系統注入強心針,讓彼此可以傾聽對方的聲音,讓彼此溝通上的距離沒有障礙,這樣的基礎需建立兩人或者整個團體的核心機制上.怎麼說呢?一開始,團體的核心須由主導人或者由發起人建立相互分享平台,這個平台,團體中的每個人都能說出自我的意見(無論是正面或者是負面),將意見分享,他人傾聽且不帶有任何評斷的字眼,才能將心防打開,整個團體的功用才能開始作用!
有一位參加團體分享的災民說,"看到我們身邊的人各個都是滿身骯髒,但是經由這裏,溝通分享,撫慰,我的心得已開闊!他們給我很多力量,不管是志工還是身邊的任何人,我的心中滿滿欣慰."每個人都有傷,也帶傷,傷痕累累下的果實,依然會開花,依然有著與別人完全不同的視野去看這世界,去得到自我與別人認同的價值觀,因為--風雨下的寧靜已經度過,生命依舊有陽光!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