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言態

回到現在,人的情緒因子往往沒有很大變化.
我為什麼這樣說?聽我說明;我們對人的第一印象,可能來自既有的刻板印象,像是男人比較勇敢,女性比較溫柔,專家學者所說的話較有公信力,媒體所報導的新聞較為可靠,某品牌的信譽較高等等,但是這些往往可以讓我們取信於他人的話語,相信對方的權威,卻忽略了情緒產生的變化.
我舉個例,一間學校中,是否記得你第一天上學的情形呢?你揹著背包,提著午餐盒(或者用零錢購買午餐),見到每個人與你相同的同儕們,每個人的表情有笑有淡,有的會想欺負你!甚至是會想拿紙削丟你!
你會不會反擊?這是關鍵.如果會,你會想加入他們,若是否,你會想遠離他們.
但是會,就可以讓他們相處愉快嗎?這是不一定,如果這是他的第一的情緒反應,只是想還手,卻不想加入呢?這就代表我們往往判斷偏誤,偏誤的感覺或許來自這個男(女)孩的第一的刻版印象,認為這孩子看起來可能特別老實,特別安靜,特別好動,這些就來自我們既有的情緒因子,帶有情緒因子的存在,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就會更顯著化.
在工作中,你或許聽過一句話-做對的事情,而不是把事情做對,問題是什麼才是對的事情呢?是這位主管所說呢?還是另外一位工程師說的呢?還是你在工作經驗所判定的呢?這三種選擇,你大概會相信你自己所選擇的,然後就事情做對,這樣對不對?
人的情緒因子加諸在人身上,然後會將事情反應其中,往往就成為既有的統一標準.大腦中的杏仁核不斷抑制感知路徑,讓思緒可以盡情發揮,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對於情緒有重要的思考,可以變通,但效果有限,因為事情的判斷偏誤,還會上演.

熱門文章